魂恋独白 2025版 九 热衷曲艺
诗禹生于四十年代,自幼便被曲艺、尤其相声的独特魅力所深深吸引。这份热爱,一部分源自家中那台陈旧却满是故事的话匣子,另一部分则是父亲讲述的往昔岁月…
诗禹的父亲曾谈及,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背井离乡来到天津闯荡谋生时,曾在南市街口的老美华鞋店担任店员。老美华一楼售卖鞋履,二楼是小蘑菇常宝堃说相声的小园子。父亲每日在店内忙碌,总能听到楼上传来那阵阵欢声笑语。日子久了,父亲与常宝堃渐渐熟悉,每次碰面,互为点头示意。父亲描述常宝堃在台上的潇洒风采时,眼中闪烁的光芒,在诗禹心中种下热爱相声的种子。
到上世纪五十年代,尤其是六十年代初,诗禹在工厂当学徒。繁忙工作非但没削弱他对曲艺的热情,反而让他更加珍视那些能拿出零花钱去听曲艺、相声、评书美妙时光。
劝业场六楼的天乐戏园,是诗禹常去的“宝地”。在那儿,以十分钟三分钱计时收费,他常常一听就从午后沉醉到傍晚,才恋恋不舍地离开,花个块八毛是常有的事,要知道那时他月薪还不到二十元!
在那里,诗禹有幸欣赏到常连安的单口相声,常宝霆、白全福妙趣横生的表演,苏文茂、朱相臣充满文化底蕴的文哏相声,郭荣启那口若悬河,于世猷稳恰铺垫,李润杰行云流水的快板,王毓宝高亢天津时调,石慧茹美妙单弦,花五宝畅神韵,王宝霞、王元堂逗笑河南坠子,宋东安的大擂拉戏,以及作为压轴的小彩舞、小岚云京韵大鼓,精彩纷呈,令人目不暇接。而新韵霞的乐亭大鼓那独特韵味,让诗禹深深沉醉。与诗禹年纪相仿的新秀姚雪芬,唱起乐亭大鼓嗓音清脆悦耳,更给诗禹留下极为深刻美好印象。
鸟市、三不管、郭庄子沈庄子地道外,也是诗禹常去的地方。诗禹出生的年代,侯宝林、王佩臣、朱相臣、焦少海、赵佩茹、郭启儒、武奎海、马德禄、周德山即周蛤蟆,马三立、郭瑞林、郭荣起、白菜张、李洁臣、李伯祥、尹寿山、陈子泉等众多曲艺名家,都曾在此撂地献艺,只为糊口吃碗饭。
大胡同的鸟市几乎是诗禹每每歇班必去之处,这儿有多个小园子,和平、南开、红桥几个曲艺团在此轮番上演精彩节目。高英培和范振钰的《钓鱼》每次演出都能引发满堂喝彩,诗禹百看不厌。还有刘文亨、刘文真、尹笑声、班德贵、杨少华、魏文亮等的表演同样精彩。待鸟市中段的曲艺厅建成后,红桥曲艺团青年队在此演出,张雅丽、张雅琴、刁立英等表现出众。林红玉、廉月儒、刘奎珍、于宝林、魏文华也都让他印象深刻。鸟市最北头有陈亚南、陈亚华演魔术杂技园子,若要看评戏,就去大胡同聚英戏院,后来戏院改名为新剧场,这儿都是计时收费,十分钟二分钱。中午他就吃白记饺子、石头门坎素包,一待就享乐一整天。众多优秀演员精彩表演,让诗禹流连忘返。
诗禹家门口近在咫尺的小树林是评书爱好者的聚集天地,附近有几家评书场。燕桂荣说的评书《杨家将》,他经常抽空去听,还有姜存瑞在此说《三国》。他原名姜炘熙,1908年出生杨柳青,表演风格豪迈细腻,发音字沉口清,精于赞、赋等,擅长袍带书,尤以《三国》脍炙人口。在五十至八十年代,两人皆参加多届全国评书汇演曲荟。姜存瑞、燕桂荣皆是神州著名的评书大家。
如此经历,将诗禹带入一个充满热血与豪情的曲艺盛世繁华似锦百花争艳时代。这些回忆,诗禹至今记忆犹新,浮想联翩梦幻般置身于那个令人难忘痴迷时代。令诗禹对曲艺之酷爱,就像父亲当年与小蘑菇真挚交集一样,在岁月长河中生根发芽,愈发浓烈。
2025.3.24
热衷曲艺抒情诗歌 两首:
诗一:《戏韵旧忆》
旧岁时光梦影长,劝场天乐韵流芳。
铁片一敲姚醉聆,美妙清音绕画梁。
常氏妙言添意趣,苏朱文哏溢书香。
往昔戏韵心中魂,难忘当年岁月章。
诗二:《情寄曲艺时》
幼时初遇韵悠长,故事从听父语详。
三不管中围撂地,鸟市多园欢笑香。
名家汇聚添华彩,新秀登台绽丽芒。
岁月如诗情作墨,曲艺终伴韵流芳 。
诗禹
2025.3.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