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评论

送通知书下乡塆的岁月

作者:阿源   发表于:
浏览:124次    字数:1033  手机原创
级别:文学秀才   总稿:88篇, 月稿:0

  往事很多、很远又很近,一转眼,我已经工作30余年。

  三十年前,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回老家,在一所初中学校执教。乡下没有通公汽,单位没有安装电话,我花完近三个月工资买得一辆永久牌自行车。有了它,我到乡区开会、下乡塆送通知,就不用靠迈两条腿或租摩托车了。

  记得在1989年8月底,我上班刚刚半个月,年轻又单身;其他同事多半在忙农活(他们几乎都是农村“半边户”家庭,家里种着田地)。校长安排我去送发初一新生录取通知书,分别送往各个村小——一共有12所村小,它们分别坐落在距离学校3–5里远的不同方位。

  那日,虽然在立秋之后,却依然是烈日炎炎、暑气闷热。单位给我租了一辆三轮摩托车,司机是当地人,熟悉路。我们从上午八点出发,顺着乡间土石子路、田埂(有时乡路太窄,得下车步行),一所村小一所村小地送达,有时还得等候村小负责人从庄稼地里回来办理交接手续。

  在去往陡山、新店、吕叶三所村小的路上,我们穿过了两条小河桥,翻越了三座小山丘。一路风吹日晒,汗流浃背,直到正中午,我们才把所有新生录取通知书送发完毕,随后返回学校,食堂师傅给我们留着午餐。

  那时,乡村教师每年暑期都要参加为期一个星期的集中培训,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,地点设在乡区政府礼堂。距离近的教师可以徒步前往;距离远的教师可以骑自行车去,没有自行车的就搭乘别人的“顺风自行车”。教师参加培训每天早去晚归,伙食自理,我们往往会带上单位炊事员,就近租民房做午餐。吃饭时,每人拿一只碗、一双筷子,围着一盆菜、一大铁锅饭,还有锅巴粥,大家吃得特香。

  当时正是在校学生高峰期,村村有小学,每个乡区有几所初中,有的乡区甚至还办有高中。小学毕业生升初中要通过考试被录取;初中毕业生升高中、高中毕业生升大学先得参加预考,预考不过关,就会失去当年参加正式升学考试资格。那个时候,一个农村娃从开始读书到高中毕业,最终能考取中专或大学,真是“百里挑一”啊!老家塆子有一千多人,在我考取大学之前,没有哪家孩子曾考取大学。

  刚上班那几年,也许我是科班毕业的,常常被学校领导安排外出学习、监考、阅卷,甚至上公开课。做这些工作是没有任何补贴的,然而我十分乐意。

  在国家推广普通话、教师要全面达标的年代,我靠着一张汉语言文学毕业文凭、一张普通话合格证,居然给全乡两百多名教师上了一个星期的普通话培训课!现在想起这件事,我都有些汗颜,毕竟,那时连我自己也说不好标准普通话啊!

  往事很多、很远又很近,每每回想起来,我心里总是甜甜的。

【审核人:雨祺】

99Ai聊天   收藏   加好友   海报   62分享
点赞(0)
打赏
标签:岁月乡村通知书

发布者资料

热门文章

文学评论

查看更多文学评论
    首页
    栏目
    搜索
    会员
    投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