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学评论

青山埋忠骨,寒光照铁衣——观《长津湖战役》有感

作者:丫头   发表于:
浏览:199次    字数:1342  手机原创
级别:驻站作家   总稿:136篇, 月稿:0

  如果有人跟你说,他要在零下40°的夜里,不穿保暖服去打一场遥不可及的战役。

  如果有人跟你说,他要在皑皑白雪的9天里,靠一颗冻硬的黑土豆活下去。

  如果有人跟你说,他这一去,要拿着手枪去打大炮,很可能将一去不回,但是他义无反顾的走了。

  现在的你,相信他所说的一切吗?

  也许记忆有长短,但是历史会铭记,也许人生有短暂,但是历史会书写,在70年后的今天,《长津湖战役》会告诉你历史的真相与沉重。

 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发生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期间,在朝鲜长津湖地区发生的“长津湖战役”。此战,由第野战军第9兵团(下辖20、26、27军)出兵朝鲜。我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,在冰天雪地里,克服了极端天气的困难,沉重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,全歼了美军精锐的“北极熊团”,将美军彻底赶到了三八线以南,一举奠定东北亚之后的格局。让我们中国在后来的几十年里发展中崛起。

  剧情的开始以伍千里送大哥伍百里的骨灰作为开头,后来弟弟伍万里也偷偷的瞒着父母,跟随哥哥伍千里去参军当了九连的一名战士,义无反顾的奔赴战场。因美军装备比我们的装备先进得多,有飞机、坦克,迫击炮,我们的装备差,缺衣少食,在影片中单薄的棉衣,为了节约口粮,一个人分三个土豆,在长津湖崎岖的山路中分吃土豆,由于土豆被冻得僵硬,伍万里的牙齿给磕掉了一颗,要放在咯吱窝捂热了才能吃。白天行军中敌机在空中飞行,我们的目标暴露在敌机的枪口上,一个十九岁的自愿军就这样献出了年轻的生命。还有敌人把目标弹击中了我们的营地,来自于沂蒙山老战士雷公在烈烈焰火中用双手把目标弹放入车里,冒着炮火呼啸的开出营地,被敌炮击中,人被车子压下面,被战友们拖出车外时只剩上半截血肉之躯,他在奄奄一息中轻轻地告诉战友他很痛很痛,看得我们非常的悲伤与沉痛,在战友们悲愤中慢慢地闭上了双眼,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。还有20军58师172团1营3连连长杨根思,在敌人发起了第9次进攻,战斗到只剩下他最后一个人,已经负伤的杨根思义无反顾抱着一捆10公的炸药包,跳出战壕冲入阵地与十几个敌人同归于尽。随后一声巨响,一片硝烟冲天而起……

  这场战役不但惨烈却更加悲壮,看着那场景非常令人震撼。他们用血染战旗,用忠魂铸就丰碑。我们自愿军大无畏的精神,感染着我们。在谈子为与伍万里对白中:“没有打不死的英雄,只有军人的荣耀。这一仗不打,下一代也会打。为了子孙后代必须打!”一幕幕让我们看得泪流满面。

  第九兵团的十万战士他们在《长津湖战役》与美交战中英勇顽强,扭转了战场态势。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,是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战,而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惨痛的牺牲,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端天气中,很多先烈是以端着枪的姿势被冻僵,体现了志愿军战士服从命令视死如归、冻成冰雕也不退缩的革命精神。

  心里非常沉重的看完这部电影,在这和平年代,都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。“抗美援朝,保家卫国。”每一句话里含着千千万万个用生命负重前行换来了这个美好的世界。

  这场战役打出了我们中国人的革命精神,让帝国主义不可小觑我们这个民族,以顽强的意志战胜美军。他们用满腔热情的爱国情怀,去敲响时代精神的一颗鼓槌,也是一个发起冲锋的冲锋号。对现在的美国霸权主义思想让它激起的,不仅是热血,更多是对于中国必胜的信心。

【审核人:凌木千雪】

99Ai聊天   收藏   加好友   海报   21分享
点赞(0)
打赏
标签:读后感长津湖战役寒光照铁衣青山埋忠骨

发布者资料

热门文章

文学评论

查看更多文学评论
    首页
    栏目
    搜索
    会员
    投稿